曹操墓明年5月正式对公众开放
2021年12月27日,在河南安阳西高穴村发现曹操高陵的消息被首度公之于众的12周年,安阳市在安阳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推介会上宣布,曹操高陵博物馆计划于2022年5月1日全面对外开放,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刘庆柱担任名誉馆长,执行馆长一职则面向全国公开招聘。
高陵博物馆效果图 图 大河报
从2009年公布发现以来,位于安阳的曹操高陵便备受各界关注。据媒体报道,曹操高陵将全面打造为三国文化遗址公园,成为研究三国文化及汉魏历史的重要平台。而将要于明年开放的曹操高陵博物馆,将是该遗址文化公园的第一阶段,位于A区,主要用于曹操生平事迹和文物展示。2019年,博物馆主体建筑完工,文物进入布展阶段。
布展中的曹操高陵博物馆 图 大河报
曹操高陵虽然屡经盗掘,但仍出土了一批文物,复原后约有250件左右。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帮助确定墓主身份的刻铭石牌,这一类为圭形,其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
曹操高陵出土刻铭“魏武王”石牌
此外,还有青石圭、璧等礼器;铁甲、剑、镞、弩机构件等兵器;铜盖弓帽、伞帽、铃和煤精石虎雕等车马杂器;陶砚,石枕,铜带钩、带扣、铺首、钗、环、帽钉,银带扣、铺首、饰件,铁帐构件、镜、削等用具;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玉佩等装饰品;灶、耳杯、盘、壶、罐、托盘、盆等陶瓷器。
玛瑙饼
东汉~三国(魏)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2008~2009年河南安阳曹操高陵出土
曹操高陵出土刻铭石枕
此前,安阳县西高穴“曹魏高陵”发掘主持人潘伟斌在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谈及了曹操高陵文物展的独特之处。他表示,展览的现场感将会非常强,每一件文物都有详细解读,比方说出土的圭,它为什么会出现这里?出现这里说明什么问题?出土的兵器,跟曹操身份有什么关系?而且每一件文物相互之间都有连贯,任何文物都不会突兀出现。
安阳西高穴高陵前室
潘伟斌介绍说:“一些博物馆的文物展大多比较传统,我们这个文物展,将是360度全方位展示,背景介绍、使用方法、功能介绍,以及能够反映出来当时葬制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些在其他博物馆可能是看不到的,内容相对丰富一些,用语通俗,观众在现场能够一看就懂。”
曹操墓新发现祔葬墓,可能是卞后
曹操墓人骨提取DNA做研究到底靠不靠谱?战国时期秦国征战频繁军粮不够吃怎么办?古人肚里的蛔虫究竟多不多?大河报记者2021年11月4日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承担的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经结项,涉及三门峡大唐电厂三期秦人墓地墓葬腹土寄生物考古研究以及备受瞩目的曹操高陵及陵园综合研究,诸多疑问在两个项目研究中都有专业解答。
秦人肚里蛔虫多不多?考古样本说了算
古人生活条件不如现代,他们身上的寄生虫会不会很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蓝万里博士承担了“河南三门峡大唐电厂三期秦人墓地墓葬腹土寄生物考古研究”项目,这是国内首次从寄生物考古的角度来研究秦汉社会,了解当时人群寄生虫病流行情况、个体的饮食、健康状况及当时生活环境。
考古人员获取的分析样品涉及3个遗址,包括2014年三门峡市大唐火电厂三期工程项目秦人墓地,城阳城址18号墓中采集的腹土样品,以及三杨庄汉代院落遗址厕所遗迹的土样,分别处于豫西北山地、豫东南丘陵、豫东北平原三大地貌片区,样品来源,则包括了军事将领、士兵、低等级贵族、乡村农民等多个不同群体。
据了解,项目共分析了秦人墓地259座墓葬的腹土样品(包括1座东汉墓),在其中28座秦人墓中发现人体寄生虫遗存,包括似蚓蛔线虫卵(Ascaris lumbricoides)、异形吸虫科吸虫卵(Heterophyids spp。)、粪类圆线虫卵(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
研究人员发现,秦人墓腹土样品中,有20份样品发现蛔虫卵,总体感染率为7.75%。而人群之间虽然存在不同分区、不同葬式、不同葬具随葬品,但蛔虫感染率只是稍有不同,达不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从战国晚期到西汉中期,在这里生活的各类人群受到蛔虫病的威胁程度是相似的,他们的社会等级和财富等级所对应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可能差异不大,反映了社会结构可能比较简单。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当地军事化程度较高有关系。大量秦军士兵的墓葬,以及此墓地与文献记载中“曲沃城”的推测位置相近,暗示该墓地与附近的关隘要塞相关。
此外,异形吸虫的存在,表明部分墓主有生吃鱼蛙等水生动物的经历,多见于北区秦军士兵墓葬,这一现象暗示体力消耗大的秦军士兵除配给的口粮外,可能还会常常捕捉当地的水生动物补充肉食。
大唐电厂M47人骨腹土蛔虫卵
城阳城18号墓鞭虫卵
城阳城18号墓阔节裂头绦虫卵
楚国贵族爱吃生鱼片
城阳城址18号墓,是与城址相关的战国晚期中下层贵族墓葬,从这里的研究样品,可以了解当时楚国贵族的健康状况、饮食生活以及寄生虫流行病学方面的重要信息。
研究人员发现,鞭虫感染广泛分布在社会各阶层中,而其他土源性蠕虫如蛔虫、钩虫等则很少感染上层贵族。横川后殖吸虫卵、华支睾吸虫卵和裂头绦虫卵的发现,说明了18号墓墓主生前食谱包含各种淡水鱼类,很可能有食用生鱼片的习惯。综合来看,M18墓主感染寄生虫的途径应都为从口摄入。
三杨庄遗址年代在西汉末年到东汉初期,毁于洪水,考古人员发现了罕见的厕所遗迹,应是庭院的附属建筑。研究人员从厕所遗迹中采集了寄生物考古样品,最终在厕所便道砖缝样品中发现了钩虫遗存。分析结果显示,这里当时地处黄泛区,生业模式单纯,人口密度低,寄生虫感染的概率和程度应该是很低的,仅发现有钩虫感染,其来源应该是由移民从外地带来。
值得一提的是,样品中虫卵、杆状蚴、丝状蚴均有发现,研究人员可根据其体外发育时间推测其排出体外的时间,二号庭院的厕所在被洪水冲垮前一直在使用,最后一次使用应在被淹没前24小时内。
卞后可能陪葬在曹操墓附近,曹操家族DNA研究对高陵考古价值不大
2009年以来,安阳曹操高陵的发掘与研究一直备受瞩目。
此次,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周立刚博士承担的是曹操高陵及陵园综合研究项目。该项目系统梳理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至2020年间学者围绕曹操高陵开展的相关学术研究,对学术界及公众比较关注的问题,包括质疑观点、画像石、卞后墓葬、高陵陪葬墓、曹氏家族DNA研究等问题分别进行了专题分析,并借助2010年以来的新考古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研究结果显示,结合2010年以来的勘探和发掘材料,证实了曹操高陵存在陵园和陪葬墓,并且陪葬墓规模不大、数量不多,至少有一座以上的陪葬墓在黄初三年陵园毁弃之时被一同废弃,陵园的部分建筑材料填埋在废弃的陪葬墓中。
陪葬墓中填埋的建筑废弃物也表明,陵园上部可能有带彩绘的建筑。同时,考古材料也为卞后墓葬位置研究提供了新线索,高陵的一座附葬墓,墓主可能就是卞后。
同时,最新考古结果显示,陵园西侧发现的宋元时期建筑遗迹,从建筑规模、出土遗物内容、年代特征等方面分析,极有可能与北宋时期设置的“守陵户”存在联系。
此外,成果中的“曹操有关 DNA 研究再商榷”部分也特别提到,被社会关注的曹操家族DNA研究,本身在理论基础上就存在不足,后续所发表的一系列成果中关键材料也存在重大缺陷,使得这一系列研究结论都无法成立,并不能为曹操高陵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曹操高陵陪葬墓M4
曹操高陵陪葬墓填土出土瓦当
曹操高陵西侧晚期建筑遗址出土建筑构件
曹操高陵西侧晚期建筑遗址出土建筑构件
据介绍,该项目系首次对有关曹操墓的个别质疑观点进行理性地审视,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完整详细的参考。同时结合新的考古材料,从陵墓本身(陵园、陪葬墓、画像石)和历史外延(卞后、DNA、北宋守陵户)这两个角度,补充了新的信息,解答了前期一直存在疑问或者争议的相关问题,还原了曹操高陵的真实面貌,使得曹操高陵的历史考古面貌更加清晰完整,进而促进汉魏时期帝王陵墓制度及丧葬礼俗的研究。